见闻 | 红迷会——读者与作者的重逢
2021-09-30 17:04:45    浏览:1787返回上一级
人与人的相遇,原本就是有缘之人久别后的重逢。

2021年9月30日下午,“红迷会”公众号读者见面会在北京植物园凹晶馆举行。公众号作者、读者和芹僮们齐聚一堂,畅谈《红楼梦》、亲近曹雪芹。


雅红女士对《红楼梦》的热爱,最初来自于一副年画。父母从这幅画入手,为她讲述了衔玉而生的宝玉、绛珠转世的黛玉,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红楼初记忆,完全吸引了孩童时的她,也为她今后成为一名红楼梦爱好者,埋下了一粒种子。

在宋博女士的回忆中,自己初读《红楼梦》时还是个懵懂的少年。虽然父母不允许看,虽然连字都认不全,但书中的内容还是迅速将自己吸引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她对于《红楼梦》的热爱越来越深,书架上那本绿色封皮的人文社版《红楼梦》,也已经被她翻出了岁月的痕迹。


只是,那套书的第四册却依然如崭新一般。“那太悲了,不忍心看。”她如是说。

受到老师的影响,李洪义先生对《红楼梦》后四十回的态度似乎也是非常坚决。在意外获得《红楼梦》的第一册与第四册后,初中老师却对李先生说,第四册价值不大,不值得看。因此在自己今后的阅读中,也坚持不看后四十回。

几位读者的发言令在座各位作者深有感触。作为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副会长,沈治钧老师回应了读者对于后《红楼梦》后四十回的态度。他认为,部分读者不看后四十回,主要是由于红学家的误导,沈老师肯定后四十回的价值并鼓励读者阅读。

计文君老师作为一名作家,她强调了结尾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重要性。尽管《红楼梦》后四十回有种种缺陷,但是高鹗与程伟元补齐的全本,使《红楼梦》最终达到了如今的高度。没有结局的小说,就像没有底的容器,程高二人所补的后四十回,不仅兜住了前八十回的底,也独自承担了重要的意义。



廉萍老师十分注重读者阅读《红楼梦》的个人体验。每个人的阅历不同,阅读体验自然也各有差异,我们应当允许每位读者对《红楼梦》的不同声音。公众号的内容不同于学术论文,应当更加轻松活泼。只有贴近读者生活的作品,才能更有温度,更容易让大家产生共情。

袁小茶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,在她看来,《红楼梦》中有很多有意思的生活细节,比如曹雪芹描写的衣物、美食。虽然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红楼、研究红楼,但是像《红楼梦》中那样生活的人却少之又少。因此,她偏爱能实实在在体验到的红楼文化,也更希望阅读更加有生活气息的文章。

王宇航、暜航、黄磊、葛鹏四位作者,也纷纷从各自的角度,对红迷会公众号的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,他们认为“红迷会”公众号是一个集合百家观点的交流平台。读者、作者通过撰文、评论,在平台中发声,交流、探讨,是一个很好的方式。同时,希望公众号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曹雪芹研究和红学资讯,以便红迷能够及时获得消息。

红迷会的小伙伴们就各位提出的建议一一做出了回应。大家来到曹雪芹写作《红楼梦》的地方,自命为曹雪芹的书僮,心里都自动加载了一份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情,面对红迷们的期许,芹僮们自当格外努力。

作者是读者,读者也可能成为作者,因为曹雪芹的缘故,我们相聚在《红楼梦》的诞生地,虽然从未谋面,却似故交重逢。